建设指南、规划标准陆续出台 智慧社区建设迎来春天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8-26 14:31:58 浏览:1327
社区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空间,是社会互动的重要场所,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管理体制的转变,社区已经由过去的单纯的居民居住点,转变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焦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和社会生活的支撑点。各种社会矛盾在这里集中反映出来,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治安状况,就很难有效地解决和控制,就会影响社区乃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近些年来,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支持智慧社区建设,科技部、住建部、公安部等各部委发布相应政策规划及标准建设全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2013年科技部印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它提出“要推广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智慧社区、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服务领域广泛应用”,是我国国家层面首次提及智慧社区的文件。
2014年5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明确了我国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总体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8月,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智能建筑与智慧社区服务的模式。种种迹象表明,智慧社区已成为我国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6年2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开放城市社区,这对社区安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专业人士指出,目前社区已经成为城市安防的主战场之一。社区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面向的客户包括居民、物业、公共安全部门等。该客户群体需求多是安防智能化、生活智能化、管理规范化。
2016年11月民政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综治办等十余个部门联合印发《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50%。
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有效衔接的城乡社区服务机制更加成熟;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完善;网络连通、应用融合、信息共享、响应迅速的城乡社区服务信息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等发展目标。同时明确加强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建设、扩大城乡社区服务有效供给、健全城乡社区服务设施网络、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多项工作任务,并从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和强化规划实施等方面提出保障举措。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到2020年,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更加完善,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再过5年到10年,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更为精准全面,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基层政权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在今年2月21日至22日公安部召开的全国治安管理工作会上,公安部副部长孙力军就要求,各地认真学习上海市抓智慧建设、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经验,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2月22日下午,参会代表还赴上海实地参观了上海的智慧公安建设。孙力军表示,要抓住公安智能化建设的历史机遇,推进治安管理智能化建设,深入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全力推进治安信息化建设,实现对违法犯罪和管理服务的动态感知、预警预防、智能处理。
2019年3月份,“部分地方公安机关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公安派出所工作座谈会”在河南郑州召开。公安部副部长孙力军在会上提出,建设完善现代化社区农村警务工作体系,提高社区农村警务专业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建设完善现代化社区农村警务工作体系,要以智慧社区警务建设为抓手,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和村庄建设,加强社区农村治安风险预测预警预防,全面提升社区农村安全防范水平。
加强社区治安管理,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需要重要手段。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细胞,是城市的最基本组成单位。和谐社区建设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基础平台。城市的各项政策和工作部署都要靠社区贯彻和实施,居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最终要靠社区去了解和反映,推动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最终要靠生活在社区中的千百万群众去创造、去实现。加强城市社区治安管理,城市各项工作的基础就得以加强,人民群众才会增强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