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12-13 10:03:43 浏览:1318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包河区以智慧学校建设为杠杆,撬动新时代下的教育教学变革,借助智慧课堂、智慧体育、课后服务平台、AI教研平台等多种信息化工具,积极助力“双减”落地落实。
“课后三点半”服务其本质是为解决职工家庭接送孩子难的问题。想让“课后三点半”服务真正长久地在校园落地生根,开出适宜学生成长的花,高效的服务成为十分关键的因素。
让我们走进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看看他们是如何做的吧
学校积极引入智慧校园管理系统,打造专业的课后服务教室,为学生的课后校园生活高效赋能。针对低段和高段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学校特在暑假部署“‘课后三点半’小镇”教室改造:南教学区利用大连廊打造创意空间,北教学区重新装修个性化教室19间,以趣味性的校园文化和个性化的环境布置,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学校将学生的安全置于首位,引入电子班牌,通过智能管理系统显示每个学生“课后三点半”课程的时间、地点,学生只需简单的面部识别,即可了解自己的课程信息。同时,班主任、科任老师、家长都可以及时接收到课程信息,信息化技术解决了多校区、大规模课后服务的管理难题。
智慧信息“减负” 智体全面发展
在课业负担减轻的同时,学校坚持“用好课程建设一所好学校”办学理念,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延伸,开展了多种多样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课程,例如创客社团、3D打印社团、机器人社团、信息编程学、人工智能知识教学等,分层次进行拓展性教育,并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注重启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此外,学校将丰富多彩的优质课程通过双师课堂传播给更多有需要的学校,帮助提高其教学内容质量,丰富其校内课后延时服务,促进“双减”落地。
剪纸课上,远在长丰的分校学生,正通过双师系统一起学习剪纸这门传统艺术。基于双师课堂,老师可以同步了解到两边学生的学情、以学定教;两边的学生可以实时互动,就像在一个班级上课一样。“不仅给学生上课,我们还协同开展面向教师的远程教研活动,推动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帮助结对校的老师们共同成长,真正助力乡村校的教学质量提升。”经常开展双师教学的教师刘玉婷介绍道。
学校田径队连续多次获得合肥市团队冠军,科学的训练方式是学校总结的不二法门。今年,学校引入了智慧体育的手段。在锻炼过程中,孩子们的手上佩戴上了智能手环,教练员能够通过手环同步检测学生的心率、步数、卡路里等健康指数,从而精准调节、科学训练。数据还可以同步计入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
“今年还新增了智慧跳绳、智慧视觉等设备,跳绳支持自动记录,数据统计更便捷更智能,让体育授课也更加高效。”学校体育组教师李伟表示,智慧体育的应用可以对运动中的关键动作进行专业的分析与指导,让体育教学逐步走向因材施教。
“时时有成长、处处可评价”
学校构建了一整套基于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在学校里的成长都可以被很好地记录、呈现、运用,真正实现了“时时有成长、处处可评价”。而要想构建起这样的育人体系,信息化工具必不可少,智慧班牌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载体。借助班牌,学生可以将自己在课堂上、社团中和学校生活方方面面中获得的奖章录入进去,构建自己的荣誉墙。而这些数据,最终也会汇聚到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中,帮助老师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价。
按照课程标准,学校将低年级语文、数学、音体美等学科的知识点设计成游戏的关卡,让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一边“闯关”一边掌握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智慧课堂平板端帮学生录入奖章,家长也可以通过手机端录入,真正实现处处有评价、处处可评价。
这些记录还会为学生生成专属的个性化成长手册。“在成长手册上,我可以随时记录、查看我在校内外的成长点滴,比如学校在各方面对我的要求,老师们对我的评价,我在校内外参加各项活动获得的奖章、激励,还有我的学习数据、身体健康数据。”五年级四班学生姚同学常常翻看自己的电子版成长手册,她可以随时记录、查看、更新自己在学校的所有成长足迹,也能看到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待提高。
“希望借助信息化手段,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真正实现轻负担、高质量、有特色。”校长冯璐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变得优秀,更要让他们体会到快乐,在每一天都能够获得成长,所以要关注当下、放眼未来、尊重多样,“我们希望校园成为孩子们一生中到过的最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