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养老服务圈”怎样建?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12-09 09:50:53 浏览:1140
老人独居我们不放心,住养老院他又不愿意。怎么办?”最近,83岁父亲的养老问题成了北京居民赵女士一家的头等大事。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总数达2.64亿,老年人口呈现数量庞大、比例快速增长的态势。按照国际标准划分,中国即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养老服务怎么做?近日,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立“15分钟养老服务圈”。这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不超15分钟,居家享受养老服务
番茄龙利鱼、杂菌烧鸡块、紫菜蛋花汤……正值傍晚饭点,记者走进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老年餐厅,数十样色香诱人的菜品摆放在餐盘中。占地约七八十平方米的餐厅里,几名老人正在就餐,还有几名老人正排队挑选菜品。
76岁的李大爷是这家餐厅的常客,他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儿一日三餐基本都在这里解决。“餐厅菜品味道不错,你看,我吃得干干净净。”李大爷指着自己的“光盘”笑着说。
前来就餐的唐阿姨点了一荤两素,花了16元钱。“我一个人住,懒得做饭。老年餐厅就在小区里,从家走过来不出10分钟。每天吃饭时还能和邻居们聊聊天。”
记者注意到,这家老年餐厅所在的小区里还有一家养老服务驿站。站点工作人员小冯介绍,除了向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站点还有日间照料、康复理疗、适老化改造等养老选择。“选址在小区,就是为了方便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里养老,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能享受到基本的养老服务。”
小冯所说的养老服务模式,属于“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范畴。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只有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所以,我们未来的养老工作重点就是要大力加强居家和社区的养老服务供给,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方便老年人居家养老,提高其可及性和服务质量。”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说。
“15分钟养老服务圈”怎么建?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围绕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作了具体要求。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在老年设施供给方面,到2025年,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居住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等补建一批养老服务设施,“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逐步完善。
“建立15分钟养老服务圈,既保留了家庭养老的优点,又强化、拓展了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社交等养老服务供给。老年人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更有利于其身心健康。”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杜旻向本报记者表示。
打造丰富多元的老年生活
目前,多地正创新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养老服务的项目不断拓展,受到广泛好评。
“在我们社区,8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能领取200元补助。每逢重阳节,还有900元的‘红包’。”张秀英老人家住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她告诉记者,除了资金补贴,社区会定期组织老年人免费体检。逢年过节,社区工作人员还会给老年人送挂历。“社区的关心让我觉得很温暖!”
家住上海市杨浦区的代婆婆今年80岁,因腿脚不便,平时很少出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照料给她带来不少便利。“社工每天都上门送饭,还经常来家里给我量血压。前不久,他们还给家里的卧室、卫生间、厨房做了改造,在我常用的地方安装了扶手、呼叫器等,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及时呼叫,很方便!”代婆婆高兴地说。
养老设施供给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质量也在稳步提升。在重庆,不久前刚上线的大渝养老平台能精准定位到离市民最近的养老机构,通过平台直观的“养老地图”,市民能更加便捷地选择就近、就地养老模式;在江苏,部分养老机构按照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精准设置护理等级,比如根据老年人手指的灵活程度定制餐具,实现个性化定制养老服务。
采访中,不少老年人向记者表示,自己所处社区的养老服务日益多元,一刻钟左右就能满足养老需求,真是越来越方便了。不过,也有受访者反映,现有的养老服务仍存在改进空间。“希望社区能多提供娱乐场所、组织娱乐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78岁的独居老人张时铭说。据了解,围绕提升老年群体文体服务质量,《意见》作了具体部署,提出各地要通过盘活空置房、公园、商场等资源,支持街道社区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实现老年人娱乐、健身、文化、学习、消费、交流等方面的结合。未来,在保障老年群体基本养老需求的同时,银发族的晚年生活将更加多元美好。
全社会共同担起养老责任
“15分钟养老服务圈”要想得到银发族长久的认可,在逐步完备服务项目的同时,还要提高品质、精准服务。
65岁的曾星声告诉记者,部分社区开设了供老年人娱乐、就餐的公共场所,能有效对接老年人部分需求。“但仍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就餐服务方面,有些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食堂提供的餐食不一定能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此外,如果社区食堂价格过高,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划算;价格过低,则可能盈利困难,难以为继。他建议,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经济能力的老年群体,提供差异化、精细化的养老服务。
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表示,“十四五”期间,在养老服务平台方面,将建立区县街道、乡两级的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不仅要发挥综合养老服务的功能,更是养老需求和养老供给对接平台,类似‘客服中心’。”通过养老服务中心,将养老需求和供给更精准地对接起来,有利于更高效地开展养老工作,满足老年群体需求。
完善公共服务的同时,家庭作为最小的社会单位,在养老中的作用也不可缺位。杜旻建议,在养老服务建设中,要注重家庭照料者的社会价值,尝试开展对照料者的扶持计划。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意见》也对此作了具体规划,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同时,落实相关财税支持政策,鼓励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或慈善组织加大对老龄事业投入。
“15分钟养老服务圈”运行好,不仅要设施足、项目全,更离不开一支稳定的服务队伍。杜旻建议,未来要积极发挥基层社会组织的作用。“基层社会组织能够成为沟通政府、市场、社区、家庭的纽带,他们运作灵活,更加贴近服务对象的需求,能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公益性、志愿性特点的社会组织的参与必不可少。”杜旻说,“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培育、支持社会组织,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为养老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上一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 下一篇:“数字”进校点亮智慧校园